大红袍成为“国茶”,大红起来,和武夷山人用心善待是分不开的。山人种之选择佳境,管之认真科学,制之工艺独到,泡之考究功夫,品之入定静心。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例如:水仙,肉桂,“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考究岩韵”。因而,品茶时,要细心、静心、投入。
武夷大红袍茶叶,这位深锁在武夷山中、悄然入于宫廷的“大家闺秀”,长期以来只为贵者所有,知者甚微。随着茶成为“国饮”潮流的掀起,意识的号召,生态保健的要求,市场波涛的动涌,她终于被呼之而出,亮相于主流社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业内人士都知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较好茶品,古今中外都享有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着中都有她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载记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云,那位“一日不可无茶”的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受贡到半斤大红袍后,倍加珍重,品后诗兴大起,发出了“就中武夷品优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优先人。
同意的《地理标记维护产品》的文本中,认定武夷岩茶产于“独一无二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其实明代学者徐火勃等早就说过:武夷山具“灵秀之气”、“土气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