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德州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之一。高家扒鸡是汉族传统名吃,鲁菜经典,高家扒鸡制作技艺为非物质文明遗产。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高家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们享受。五十年代,副主席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泊车选购高家扒鸡送给主席以示敬意。高家扒鸡因此出名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鸡”。
高家扒鸡经过几十年的进步,已初步实现产品系列化、包装品位化、品尝多样性;构成了扒鸡、板鸡、熏鸡三大系列等三十多个种类,1997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进步中心认证,2001年ISO9002国际品质体制认证。
元末明初,随着漕运忙碌,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开始出现繁荣,市面上呈现了高家扒鸡。挎篮叫卖高家扒鸡的老人,经常呈现在运河码头、水旱驿站和城内官衙附近。
高家扒鸡是经过人工细作,有滋有味的高家扒鸡:其形状侧卧,色红味香,肉嫩可口,作为后来扒鸡的原型,初露头角。随着经济的进步,这时的德州城进入鼎盛期间,已成为国家三十三个大城市之一。
水陆通衢,商贾云集,四乡货物集散于此,呈现了“南来北往客如云,饭馆客栈多如林“的局面。高家扒鸡已不只仅见于餐桌,而“步”入社会。臂挎提盒叫卖高家扒鸡者多了,开始时贾姓人家,后来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徐高家扒鸡”的徐恩荣家,还有西面张家等等,开门面设店铺者也屡见不鲜。
当然这时吃高家扒鸡者还局限于达官贵人,商贾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鸡兴叹。但高家扒鸡的创造者,制作者却是真正的劳动人民。他们为了养家糊口,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奉献。后来进步了鸡馔,在窄小的家庭作坊里,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艺流程中,产生了原始的鸡文明,浓浓鸡香,飘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