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肚冯是北京着名小吃创始于清光绪年间,是百年了,现在第三代、第四代冯氏传人已将“爆肚冯”发扬光大,分店诸多,吃的人也络绎不绝。
清光绪年间“爆肚冯”由山东陵县人冯立山创业于北京后门巧经营爆肚。清光绪末年由第二代传人冯金河(1888年生)继续经营爆肚。在经营中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使爆肚滋味浓厚,深受宫内画匠、太监以及旗人的偏爱。后经宫内当差的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肚子的点,及至清帝逊位,清宫的也慢慢取消了。为了维持生意,冯金河便迁至前门外廊房二条与爆肉马、烫而饺马等五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为小六国饭店的美称。
1937年事变后成为北京着名的门框胡同小吃摊群中的重要美食。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自幼跟着父亲学习承继传统制作措施,并且对原料的精选轻微上下功夫,尤其在佐料的配制上细心钻研、大胆创建,使其爆肚的色、香、味俱佳。曾遭到各界客户的荣誉。
1935年在门框胡同北段路东开设了爆肚冯饭馆,因1937年事变的影响关闭,从而在门框胡同南段与豆腐脑白、年糕杨、厨子杨、爆肚杨、豌豆黄宛、年糕王、复顺斋酱牛肉老店、奶酪魏等构成了门框胡同小吃街。康家的老豆腐、包子杨的包子、祥瑞号的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以及羊头马的羊头肉,皆为门框胡同的名吃,并招来了各界人士的口味,如文人墨客的鲁迅、巴金、丁玲等;影视界的韩兰根、陈燕燕、白杨等;戏曲界的金少山、裘盛戎、荀慧生、尚小云、李万春、谭富英等皆是门框胡同常客。从1937年—1957年是门框胡同风光的时代,因为合作化合营与合营运动的来临,爆肚冯与爆肚杨合进门框胡同的同羲馆饭馆,其它摊合进大栅栏西口的国营茶馆,因而便结束了门框胡同小吃的命运。合营时冯广聚之妻刘凤文进入同羲馆,做为资方代表继续担任爆肚、涮肉这一摊工作不断干到八五年退休。因为合营后的同羲馆由这些合营过来的传人继续担任各种小吃的制作,继续博得电影界、梨园界、曲艺界、文人墨客的偏爱。成为他们口味真正北京风味小吃的重要场所。
1999年9月18日与1999年9月21日两次被请到钓鱼台国宾馆与羊头马、老月盛斋、豆腐脑白为庆祝五十年大庆及国宾馆馆庆为现场制作。副总理钱其琛,各大部部长、副部长、各国驻国家大使,都前去口味地道的北京小吃。爆肚冯的“爆肚仁三品”于2000年4月26日被国内贸易局评为国家名菜点。在北京晚报4月28日正式登载颁布。1998年至1999年爆肚冯申请并建设了北京市爆肚冯餐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北京申奥成功清真烹饪技术大赛,爆肚冯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