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容就是品牌在和消费者沟通时的放大镜,通过捕捉细节来回归产品本质,从小事和细节里提取信息,然后放大成消费者都能明白的语言,用契合品牌或(产品)的文字和特定的消费者进行精准沟通,让我们的产品和品牌价值可视化,可感知。所以品牌做内容输出的初衷,都应该以一颗对待消费者如初恋的心,熟悉产品,洞察消费者。每一个推广到消费者面前的产品,都要代入消费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去提炼我们的消费者真正在诉求是什么,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路径是如何演进的,再通过内容把每一个场景、每一种体验跟消费者传达出来。内容=品牌的势能、高度、厚度;品牌和牌子的很大不同是,前者可以穿越周期和时间,后者只满足当下。和“短平快”的营销动作相比,长久的深耕更具有挑战,但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是深刻的,内容是可回味的、可认同的甚至具备引导性的。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借助流量红利打造品牌在未来越来越难以出现,品牌需要在内容上做深耕,坚持内容的长线投入,通过每一次触点及时唤醒消费者,而不是只把焦点放在造网红品牌上。一旦我们把内容视为企业的战略投资,那么就意味这是一场需要品牌重持续,重深耕,重投资的持久战,这其中涵盖了企业内部的时间成本、创意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投资消费者的心智成本,缺一不可。
先说时间成本。潜台词就是有规划、有节奏,重持续,不是东一锤西一棒。而是围绕风格、理念、价值观等精神内核,品牌需要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内容体系,并坚持内容沉淀与品牌的长期捆绑。不要吝啬对于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因为它能够决定品牌的势能、厚度、高度。其次,创意成本和人力成本。内容营销,对于企业来说,要让更多人记住。对于消费者而言,只需要一个点,有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讲究的是速度,传播推广发酵的速度要快,创意的反应要快速的跟上品牌的发展。凡是想赚年轻人钱的品牌,需要做的就是快速迭代、追逐年轻人的兴趣点和选择。所以团队的创造力、执行力和互联网基因就很关键。先说娱乐感。今天都说要抓住Z世代消费者,Z世代标签是什么?玩梗、二次元、追星、有个性,敢创造,需要让同频的人去沟通,所以娱乐感和网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光娱乐不行,还有有敏锐度。品牌是很接近市场,是很了解用户的,所有的信息是很早了解的,所以要对数据敏锐,要对平台红利吃得狠,吃得透,吃得深。所以面试时我会关注几点,比如:“除了新榜之外,是否有接触其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你觉得什么样的流量平台是有营销价值的?”文案力,更多是写品牌的产品种草文案。对产品背后故事的挖掘和亮点提炼,比如一款产品的特征、使用场景、感官体验、差异化成果,能够放大成消费者都能明白的语言,传达给消费者。符合这三点要求的人,一般是走在5G冲浪前沿的弄潮儿。
加盟咨询电话:4000-16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