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清堂得名于公元1771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清朝乾隆皇帝;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关于御清堂的由来,据考证在老一辈子传下“字号传记”有这样一个典故。
公元1757年春乾隆南巡,顺江而下,因遇风浪船在水上迷失方向,数日不见航线,漂至江宁府下关码头(现今南京),他见此处景色宜人,遂令船夫停舟靠岸。一番乔装装扮之后,乾隆便带手下宠臣和珅上岸,径直来到一处繁华的街市。只见街道两旁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鳞次栉比,人声鼎沸。没想到江宁也有如此繁华胜景,他不禁游兴大发,立刻嘱咐侍从找一客栈,以便更好地欣赏当地美景。
哪知乾隆在江中久经风浪,加之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只过得一日便觉得周身不爽,随行太医断之为风寒,开出几副伤寒汤药,服后,病不见好,反而逐日加重。事情轰动当地知府,连忙上奏说:此镇是江宁有名的“药镇”,家家种药、识药、懂药,镇上也不乏名医,请圣上就地看诊。
乾隆准奏。知府连忙请来当地老、有名望的名医“王神汤”,谁知王神汤一诊之下,结论与太医完全一致。乾隆大怒,大骂“庸医误人”,眼看要问斩当场。这时,王神汤院子里一个姓向的年轻人挺身而出,自称有妙方3天之内便能治圣上之疾,愿以人头担保。
乾隆暗想回京路途遥远,有病之躯难经路途颠簸,又见年轻人说得斩钉截铁,便只好让他一试。这位姓向的年轻人走进药房,将数味药材配在青茶中,每日以沸水冲泡,奉与乾隆。乾隆饮完优先日,觉得神清气爽,胸中烦闷顿消;饮完第二日,自觉病情已去大半;饮完第三日,早已疾去无踪、神采奕奕。
乾隆大喜之下,召见年轻人,问其身世与此茶的来历。年轻人回道,本人名叫向闻之,其祖上也是江南神医,只因而地闭塞,不为外人所知。此茶名为“百草茶”,乃是多位先祖的心血结晶,具备驱邪扶正、消除百病之结果。因为其父嗜赌成性,以至家道中落,父亲尽管为筹赌资倾家荡产,但却始终没有卖掉这副秘方。向闻之尽管想奋发振兴,但因为身无一文,万般无法之下只得在“王神汤”家中做起了长工。今见圣上染疾,愿献上此茶自有工艺,以保龙体安康。
乾隆念其忠孝,赏赐黄金百两,继而启程南游。
不想启程不到两日,前病复发,手下急忙按方配茶,给乾隆服下,但这回却是徒劳无功。万岁不悦,和珅大怒,调头回镇,并调来重兵要杀全镇百姓的头。这时,向闻之心中猛然一动,想起了先祖的训示。
连忙上奏:“本来制成此茶有两个奥妙,一是必定要用南山土生土长的,24味甘草缺一不可,二是在制茶过程中必定要用西泉流出的泉水”。(后经鉴定,此泉中的矿物含量配比特别,天下),只有这样,才能施展出百草茶的结果。
太医按其提示重新制茶,果然让乾隆病愈。乾隆转嗔为喜,钦点向闻之为宫中御医,即刻伴驾随行。乾隆南巡后,将向闻之带回宫中,命他想方法处理百草茶取材受限的问题。因为大内名贵药材应有尽有,加之前人已有很多心得,向闻之仅仅花费了2年时间就改进了自有工艺,彻底处理了“24味甘草药”和“西泉水”的难题。
于是,百草茶成为王公大臣们争相品饮的养生祛病珍品,也是宫中贵人类秘不外传的独享。公元1771年乾隆60大寿时,在宫中大摆筵席,席间君臣百官均交口称赞百草茶之妙,和珅笑言:有此茶在,世间何须有医?乾隆戏言到:既不用有,便为医者改行吧。君臣大笑,乾隆更是趁兴提笔,为向闻之亲笔御书“御清堂”三个大字,言道:卿可宫外开茶馆,造福天下。向闻之便正式成为“御清堂”百草茶的开山祖师。(据典故记录向闻之,字:简玉、号:青木居人,生于公元1737-1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