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镇米皮,是用大米磨浆蒸成。是陕西省有名的传统小吃。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陕西关中一带大旱,沣河缺水,稻谷枯萎,农民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品质太差,百姓无奈向朝廷纳供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秦镇每年的贡品只献米皮,这样就构成了久负盛名的美食。
秦镇米皮用产于户县沣河西岸的一种籼米制成。制作工序包含泡米、磨浆和蒸制。米皮通常凉食,所以也叫凉皮。师傅当着客户的面,用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张的米皮切成细条,拌上制造的辣椒油、醋和盐,加上芹菜丁和豆芽、黄瓜丝等小菜,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长期以来,在关中地区流传着“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俗语。可见,秦镇米皮很早以前就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有名面食。
秦镇,即秦渡镇,是户县东边的一个镇,《诗经》中的“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即为此地,曾先后定名为丰邑、丰京,史称“丰京盛地”。后秦期间,姚兴皇帝常率文武百官从京城长安赴草堂寺听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为方便往来,专注于在沣河西岸设置了一个渡口——“秦渡”。《古今图书集成》101册有“秦渡,即古丰地,沣水之西岸,丰旧城在焉”的记录。宋《长安志》即有“秦渡镇”地称号谓,并不断沿用至今。宋元时代已略具城镇雏型。明代史书有关秦渡镇的记录:“辐辏繁盛,晋豫客商较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