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脚布”是上海的经典小吃之一,流行于八九十年代。鉴于“脚”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取谐音“角”。听说包脚布是明清期间在戏园子外面卖的,饼皮只有指甲盖这样看来薄,配着亮红的辣椒,青翠的小葱,嫩黄的鸡蛋和热油条,当时是女眷们散戏后的宵夜标配。19世纪60年代,上海租界“华洋杂处”,洋人的三明治遭到追捧,然而价格昂贵,聪明的国人就将火腿、生菜等以面皮包裹,加以中西酱料,成为了“十里洋场”受欢迎的小吃。解放后包脚布又呈现在了淮海路弄堂口,每天按时呈现一个带雨篷的小推车。炉子生得旺旺的,上面一块光滑的圆铁板。用小刷子在上面刷上油,倒上一勺面浆,用一个竹蜻蜓一样的东西乖巧地一转,面浆就变成一个均匀的大圆饼,这大约是制作过程中有技术含量的动作了。接着往饼上磕一个鸡蛋,用那支“竹蜻蜓”搅散,翻一个面,涂上甜面酱、辣火酱等,撒上芝麻、小葱、香菜、榨菜四种作料,包上蔬菜肉片,一个“包脚布”就做好啦。包脚布仨字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乍一听让人摸不清头脑,但是老上海人却都有说不出的属于回忆的味道。
个性时髦的装璜、现代的氛围,将儿时的美味出现。青春派“包角布”应用新鲜健康的食材,在经典小吃“包脚步”的基础上,加上独门配料,将传统的包角布利用创意,科学配比研发出八款创建“包脚布”。搭配热巧克力的时髦和搭配麦乳精、豆浆的复古来达到混搭的要求。
青春派,这里有关于青春的印记,蕴藏咱们童年的回忆和熟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