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为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怎么经常出现“加长版”?头伏为啥吃饺子……这些问题经常令人很好奇。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三伏天又有“三伏”或“伏天儿”的叫法,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究其原因,有说法称,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热量多,日积月累,天气就最热。夏季空气湿度大,也是天气闷热的原因。此时也要对伏汛多加注意。
《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另外,古代医学认为,暑邪属于“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之一,“伏”有“伏邪”的意思,也意味着宜“伏”不宜动。
三伏天与节气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民俗专家萧放提到,在三伏天的时候,常看到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活动,这其实就是根据节气来调养身体的方式。
三伏天为何有“加长版”?
就时间而言,三伏天主要在公历7、8月份。留心观察可以发现,三伏天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40天,有时是30天。这跟它的计算方法等因素有关。
据专家介绍,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固定,中伏的长短更是不相同。民间也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依照干支纪日排列,从夏至起第3个庚日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出现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一般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头伏为啥要吃饺子?
“吃”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北方有句俚语很流行,“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来有麦收后尝新的意思,二来在提醒人们,夏季饮食不能含糊。
夏天人们容易食欲不振,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恰好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称,饺子的外形像元宝,也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伏日吃面的习惯也由来已久。《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营养丰富又能发汗。
“三伏烙饼摊鸡蛋”,末伏时天气往往会稍微凉爽一些,烙饼也不会觉得太热。再煮上一锅绿豆粥,摊几个鸡蛋与烙饼一起食用,也算是美味。
说到饺子,在饺子市场中,依然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现象,南方更是少有突围的品牌,创立于1946年的老字号广州袁记饺子算是一个。作为广式饺子的代表,袁记已经开出了400多家门店,而在今年5月,袁记的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独立出来创建了【熊大爷饺子云吞】。
熊大爷抓住了北方“生饺”的市场空白点,逆着“南下”的潮流打入北方市场,立足于北京,在袁记现有的模式上做了精简,创造出“生食外带,熟食外卖”的高效模式。同时不受同行疯狂做加法的影响,始终坚持走“又便宜又好”的大众路线。“便宜”决定了不能“高端”,“好”又决定了无法“低端”,那就只能走中端路线。
不像中式快餐的标准化是“料理包”复热,熊大爷可以做到将面皮和馅料在中央厨房准备好,低温冷链运送到门店,与新鲜的蔬菜混合搅拌后,再交由人手工现包现煮,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的最佳体验。由于不同地域对饺子口味偏好的差异,熊大爷的饺子之所以能走南闯北就胜在“原味”。而且熊大爷饺子的特色在于精选的加拿大面粉与鸡蛋混合制成的面皮,就像少女的肌肤一样吹弹可破,又不失韧劲,不容易“露馅”。
众所周知,北方的饺子馅含水量大,这决定了它不能在常温下保存过久,包好后只能冷冻处理。而熊大爷饺子的肉馅不含汤汁,饺子皮的含水量也在15%以下,不易穿孔,在常温下能保持起码4个小时不变质。熊大爷为了让消费者体验更好,特地将外卖包装区隔,上面放饺子,下面放上成本不低的鸡汤,一方面为了保温,一方面缓解面皮变得硬硬的口感,还能带给顾客一些“家”的感觉。
加盟咨询电话:4000-16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