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7月,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先生在烟台开办了我国优先家机械制钟工厂——烟台宝时造钟工厂。1918年,宝时钟厂生产出优先批机械摆钟。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烟台又相继开办了永康、盛利、永业、慈业等钟厂,生产“宝”字、“永”字、“盛”字、“业”字等品牌机械摆钟,并先后研制出国内的单铃和双铃闹钟、15天走时机械摆钟、游丝摆轮挂钟、月球世界时落地钟。它们行销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大商埠,屡屡在全国国货展览会上获奖。30年代中期,烟台制钟业鼎盛时,年产量达16万只。据当年报刊报道:“社会人士亦均以系咸乐购用。一时风声所播,遍及国内外,货物销路,日渐畅旺,北达辽宁、吉林、黑龙江各省市,南至安南、缅甸、新加坡以及南洋群岛各地。举凡交通便利之地,均可销货”。
烟台钟表从诞生时就打上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烙印。正是这一点吸引着爱国者的目光。1933年,以扶持国货为己任的新加坡华侨公司,慕名到烟台来订购钟,烟台钟从此靡声东南亚国家。1934年5月,被迫从抗日战场退下来的冯玉祥将军在烟台逗留,特意参观了永康钟厂。当他看到一台台足以与洋钟媲美的产品从同胞手中造出来时,即兴赋诗盛赞烟台钟表:“谁说国货没有洋货好?”,并掏钱买了4台不同款式的摆钟留作己用。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先后有十几名烟台制钟人到天津、青岛、沈阳、丹东、上海、北京等地独立或与人合作创办钟厂,把机械制钟技术传播到各地。这些钟厂为新中国钟表工业形成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制钟业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焕发了生机。经过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1960年1月,为了适应产品出口的需要,钟厂开始启用“北极星”商标。1962年,造钟厂改造成国营烟台钟表厂。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虽然有“”的冲击,但北极星人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不停顿地开发新产品,在新中国钟表工业发展史上填补着一个又一个空白,其中天文石英钟的研制,是为了国家地震局用于地震监控,而实际上成了我国优先批自行研发并投产的石英钟,舰船钟的研制成功则改变了我国军用和民用舰船用钟依靠进口的历史。
1975年1月,烟台钟表业进行了调整和扩张,组建了木钟、闹钟、手表等专业化生产厂。之后又新建了钟表元器件、钟表材料生产厂和研究所,形成了完整的钟表生产体系。“北极星”已成为中国钟表工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改革开放后,为满足日趋繁荣的市场需求,“北极星”在扩大企业自身生产规模同时,将部分零件生产扩散到胶东农村30多个乡镇企业,腾出力量积极开发和投产新产品新花色,一批具有国内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相继问世。企业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改进工艺技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而促进了产品质量稳定提高。1979年在国家产品质量奖评比中,“北极星”机械钟获得钟表类很高奖银质奖。1980年“北极星”商标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国家著名商标”证书。1983年,“北极星”机械钟再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6年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