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就是用有机化学溶剂对衣物进行洗涤,包含去除油污或污渍的一种干进干出的洗涤形式。因为在衣物洗涤过程中水不直接接触衣物,所以称之为干洗。干洗因起源于法国巴黎,所以人类也常称之为“法式干洗”。 干洗的主要特点就是防止水洗对衣物面料造成伤害,不缩水、不变形、色泽维护性好,不易造成衣物褪色、手感柔软,便于熨烫并能彻底清洗衣物上的油污或污渍。
干洗适于那些不宜水洗和易褪色的织物。有极好的避免织物纤维变形和使纤维保持原有色泽的优点,同时还能延长衣服的穿着寿命。干洗后的衣物还有消毒、灭菌、不易虫蛀、便于保存的特殊结果。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颁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干洗(职业暴露)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创造人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13岁他便独自外出打工。因为年纪小,没有哪个工厂肯聘用他,流浪几年后他找到一个家庭,苦苦哀求那家贵夫人让他在厨房里当了一名小杂工。他每天的工作是杀鸡、杀鱼、拖地、扫厕所,几乎包揽了全部脏活累活,一天要干较少12个小时,而所得的工资连一只鸡都买不到,但乔利依然感到十分满足。他总是省吃俭用地将辛劳赚来的钱攒起来,养活本人贫穷的家。一天半夜,乔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本来贵夫人第二天一早要去赴一个约会,要求乔利立刻将她的衣服熨一下。由于实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了贵夫人的衣服上。乔利被吓坏了,他就算是打一年工恐怕也买不来那昂贵的衣服。贵夫人坚决要求乔利赔偿,给她白打一年工!
干洗诞生后的首次50年间,应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剂。这些溶剂都具备可燃性,经常造成火灾。因为这一致命缺陷,使干洗技术难以宣传。1897年,德国莱比锡的吕德维格·安特林使干洗技术向前跨进了一步。他创造了应用四氯化碳作干洗剂。四氯化碳的洗涤效果好,不易燃,但有带有刺鼻的异味。并且对设施具备腐蚀性。到1918年,欧洲开始改用三氯乙烯来取代四氯化碳。从此,干洗业慢慢进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