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料时代,生鲜不再是简单的萝卜、白菜,而是可以精确到小区每户每个月的购置量和购置偏好。另外,生鲜的损耗也让实体售卖头疼不已,如果按订单进货配送,只需提升/增加质量,损耗就可以大幅下降。
在没有专卖店的小区门口,M6给用户装置了植入物联网芯片的智能电子保温柜,用户在线上购置生鲜后,由M6送到购物柜里,消费者就可在本人方便的时间持卡取物。
此外,每天卖什么、卖多少,每个专卖店配送什么都是经过大资料分析出来的。
8年前,M6开始了资料化管理,物品一经收银员扫描,宁波总部的服务器马上就能知道哪个专卖店,哪些消费者买了什么。M6免费为客户办理实名制会员卡,用户持卡结账可以享用优惠,但M6不找零。
这样一来,既可以提升收银效率,又为资料分析提供基础。在一些细节上,M6的收银模块甚至比一些大商超更细致。
好比,信息被扫描进系统后,如果客户忽然要求退掉其中一件或几件商品,或者整单退掉,为什么要退掉,这些信息全都被写入了后台资料库。
2012年,M6的服务器甚至开始从互联网上采集天气资料。
然后,从国家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推算,分析差异节气和温度下,客户的生鲜购置习惯会发生哪些变更。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在日本,7-11便当店总部会向气象台购置3天内的卫星云图,用以预测三天内天气的变更趋势,然后依照差异商品与天气之间的对应关系,组织专卖店的商品进货、上架及销售。
台湾的售卖企业同样有一个公认的温度与商品的相干关系:气温在24℃——27℃时,鳗鱼、冷冻食品和防晒乳会卖得很好;温度在22℃——25℃时,冷饮、冰咖啡和杀虫剂就不可少;至于温度在17℃——20℃之间时,布丁、色拉和酸奶则很受欢迎。
尽管,目前这个举措仍处在资料积累阶段,但有日本和台湾的成功经验在,M6对此很有决心。
此外,分析,M6生鲜董事长叶维水发现,工薪是社区生鲜店的主力购置者,对生鲜的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在实名持卡用户中,25岁至45岁年龄段的客户占了56%。
为此,M6还打算开发一个相似分享厨房式的的移动APP,提供点菜式配送。
这个APP,为那些不会做菜的年轻人提供菜谱分解,列出每道菜要洽购的食材明细,然后自动下发到就近的M6专卖店,由专卖店备好粗加工的食材及辅料,用户可以选择到专卖店自取或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