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首"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 在1709年创造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畴从A0(27.5Hz)至 C8(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制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很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非常方便。演奏者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需定时的护理,来提升/增加它的音色不变。
钢琴的创造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备"强弱音变革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纳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安装,代替了曾经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安装。从而使琴声更富裕表示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革。在克里斯托福里的一架钢琴呈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类所使用,但越来越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应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记与意味。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本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装置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本来加快了10倍,并且可以快速持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创造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创造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留意,却在异乡得到了承继和进步。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依据一份绘制极不精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创造,制造出德国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倡议。在采纳了巴赫的倡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奉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备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咱们当代的演奏家来说,这种功能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进步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类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履行革新,以使其演奏功能日益完善。这一期间,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革新中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