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鸭历史悠久,起源于国家南北朝期间,当时《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纳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遭到人类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明初年间,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听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宫廷里的御厨们就想方设法研制鸭馔的新吃法来讨好皇帝,于是也就研制出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这两种。
随着朱棣迁都北京后,也带走了不少南京宫廷里烤鸭的高手。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廉价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称号则叫“金陵片皮鸭”,就在老“廉价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叉烧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而焖炉烤鸭则以“廉价坊”着名。金陵烤鸭是选用肥大的草鸭为原料,净重要求在2.5公斤左右。[1]
在1864年,京城知名度很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进步到了“挂炉”时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备特殊的清香滋味,不只使烤鸭香飘万里并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金陵片皮鸭”则能在港澳、深圳、广州等南方几个大城市的菜单上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