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国家地理标记产品,也是中华历史名肴,和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国家四大名鸡"。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
符离集烧鸡构成构成于20世纪初,开创人被以为是韩景玉。原名韩家扒鸡,1951年,政府正式命名为符离集烧鸡,并逐渐构成了当地很大的产业。1956年,在全国食品工业会议上被评为国家名菜,列入国家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名菜谱》。2005年7月18日申报了符离集烧鸡原产地域维护并取得成功,成为地理标记产品;2008年,符离集烧鸡成为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符离镇地区烹鸡、吃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有名的是徽香源和刘老二)。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之玄孙钱铿创造烹鸡术,并因向尧献鸡汤而遭到赏识,被封于大彭(今徐州)为君,因称彭祖。《楚辞·天问》载:"彭祖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彭祖岂但是传说中的八百岁老寿星,并且还被尊为国家烹饪术的开创人,更是烹鸡术的始祖。
1984年,江苏徐州考古发掘汉墓,在楚王刘戊之墓的庖厨间,出土文物有铜鼎、盆、勺等食物容器及铁釜、陶甑等炊煮器具。听说在庖厨间保存有楚王属县的贡奉物品符离鸡,符离鸡盛放在陶盆内,上有泥封,并盖有"符离丞印"的封记,鸡骨根本保存完好。据考古鉴定和推断,是古符离县贡鸡。这一发现说明符离鸡的闻名,至少在2000年以上。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宿州知州张开仕进贡符离集卤鸡,乾隆帝口味后称赞不已。
现代定义上的符离集烧鸡(其中包括多个知名品牌,如徽香源),其制作技术构成于20世纪初。1910年,原在山东德州经营"五香扒鸡"的管再州,因其独生女儿嫁到符离集,而迁居符离集,继续经营"五香扒鸡"。后为顺应客户品尝,招徕生意,管再州在制作工艺上作了改良,成了当时有名的"管家红曲鸡",兴盛一时。1915年,江苏丰县人魏广明来符离集经营烧鸡。他在管再州制作的"红曲鸡"的基础上,增加配料,美化造型,初步构成了具备地方特色的符离烧鸡。1952年,符离人韩景玉汲取管、魏两家制作的优点和专长,在配料上力求齐全,在技艺上精益求精,逐渐进步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名特产品。
1951年,政府组织烧鸡生产互助组,同时将各种品牌烧鸡统必定名为"符离集烧鸡",韩景玉被尊为符离集烧鸡开创人,后来,韩景玉负责了符离集国营烧鸡厂副厂长。同时政府将各种品牌烧鸡统必定名为"符离集烧鸡",后来还成立了符离集烧鸡总公司,以便统筹兼顾,由此符离集烧鸡开始一直进步壮大